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58:25    次浏览
【导读】分级诊疗中,病人的流动是核心的内容。但是,由于涉及到不同实体的利益,使得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开展。 分级诊疗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双向转诊,这等于是一个分工协作,比较合理的运转机制是,大病向大医院转,小病向小医院转。这是保证分级诊疗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。随着大医院技术力量的下沉,病人就诊的第一站基本上都在基层单位,此时转诊的方向多是向大医院转诊。分级诊疗的初衷是使小病在基层医院完成治疗,而大病才向大医院流转。但是,大医院对基层医院帮扶得越深入,大病转诊的可能性就越小。这会形成一个明显的矛盾。这矛盾决定了大医院的帮扶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,不可能过于深入。对于大医院本部来说,本来小的疾病是需要向下级医院流转的,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,几乎没有病人愿意转到小医院。这主要是由病人对医院的信心决定的。一个病人之所以去大医院看病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信任这样的医院。如果强行将其转到小医院的话,几乎没有人愿意。大医院的病人下不去,小医院的病人上不来,双向转诊的工作无法开展,分级诊疗也就成了一纸空文。如何才能使病人真正流动起来呢?如下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。其一,转诊的代价问题。如今的医疗行业完全是市场经济,病人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收入,因此病人的流转必须体现出其价值。小病总体花费不高,价值的问题双方医院并不一定重视,但大病向大医院流转的过程中,如果病人的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的话,小医院就不可能有太大的积极性。这是阻碍病人流转的最重要的原因。以资金的形式对病人的转诊进行估价并变现,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做法。如果这样的问题得到解决,病人流转会非常顺畅。但非常遗憾的是,医疗市场有其特殊的属性。一旦用钱来鼓励病人的流转,则即刻会陷入道德的泥潭,全社会都会对其进行批判。这个问题不能良好解决,转诊的问题就很难实施了。其二,小医院技术水平的问题。要想使大医院的普通病人流转到小医院就诊,小医院必须有良好的口碑。如果其技术不能得到病人信赖的话,病人不管多么轻微都不会乐意到小医院就诊。对于双向转诊来说,如果只是强调小医院向大医院转诊而没有相反方向转诊的话,小医院一定会失去协助转诊的动力,最终会导致转诊的失败。所以,在大医院对小医院的帮扶中,真金白银的帮扶是必须的,绝对不能走马观花式地做表面文章。那种留一手的做法表面上为自己留了活路,实际上是等于自断活路。其三,保险问题。医疗保险向小医院倾斜有利于病人到小医院就诊。但是,这样的倾斜不能一刀切,对于大病的部分,如果适合到大医院就诊的话,医保应该给予相应的保障,这才有助于病人的合理流动。如果医保只是为了节省费用而将所有的病人都限制于小医院的话,那就不可能有合理的流动了。分级诊疗的政策吆喝了很久,各地纷纷出台了很多配套的措施,但具体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。如今大医院依然在绞尽脑汁谋扩张,扩张后的大医院会更加需要病人。那么如何让大医院吃饱,并保证主要的病人留在基层,这将是一个天大的矛盾,这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。而从这个市场的基本特性来看,要想解决如上的矛盾,似乎越来越困难。难怪有人开始抱怨,如果一些基本的东西不做变化,这样的政策要想实施几乎是天方夜谭。(野夫,资深互联网医疗观察者,微信号:willinew)关注我们